新世代爸爸壓力值 親職關係「男不難」? 城男舊事心驛站 陪伴男性角色上不孤單

記者黃俊育 / 新北報導

根據內政部統計,2021年男性平均初婚年齡落在32.3歲,並且以30-39歲間有小孩的比例最高,且年齡落在0-5歲間最多,從丈夫到新手爸爸的過程,角色適應的良好與否是讓父職好好發揮,家庭和樂的關鍵。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主任陳淑娟表示,從110年的兒童及青少年保護通報近2,500件,其中男性被通報為「相對人」約近6成,但經釐清後有9%屬非保護性案件,且更高達25%至30%是親職知能不足,非有實際的暴力行為。因此,對於親職協助的需求,家防中心111年新增推動「兒少保護個案親職賦能計畫」,男士成長暨家庭服務中心(城男舊事心驛站)29日舉辦記者會宣導讓城男舊事來當「爸爸應援團」,讓所有爸爸的親職關係「男不難」。

臺北市家防中心陳淑娟主任表示,自105年起委託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會辦理「男士成長暨家庭服務中心(城男舊事心驛站)」,為全國首創專責服務男性的社福據點,目的推動性別平權概念及提供男性與其家庭成員各項支持性、培力性與情感性之專業服務,落實家庭暴力防治預防工作。城男舊事心驛站111年特別針對近年來男性育兒觀念調查發現,不論是未婚或已婚族群,均認為生育所帶來的精神負擔偏高,甚至在未婚、離婚及分居族群中,擔憂精神負擔的比率更甚於影響工作發展所帶來的生育代價,由此可知,政府所推動的育兒友善職場政策已減少育兒對於工作的影響。次外,除了有形的生育鼓勵措施外,對於減緩大家育兒所產生的精神負擔及提供相關支持性的服務也是鼓勵生育的關鍵措施。

城男舊事心驛站主任涂耀丰談到,現代男性對於工作表現及經濟需求的自我期許,在成為爸爸的角色上將多了份緊張與擔憂。涂耀丰舉例,一位年近40歲的小林,有一個4歲的兒子,妻子時常責怪小林照顧小孩的方式,與妻子協調後,小林向職場請了1年的育嬰留停讓妻子能重返職場,全職爸爸的角色難免會有長輩的異樣眼光,加上妻子對照顧小孩不信任的態度,讓小林備感壓力。涂耀丰說,每個人在面臨身分轉變,從人夫變成人父,角色轉變的過程都需要適應及學習時間。城男連續2年藉由網路調查男性的育兒現況與態度,111年發出1666份問卷,透過55個問題設計,調查搜集20歲以上的男性,最終有效問卷為1618份。其中受訪男性以30~39歲占比最為大宗,約佔48%,婚姻狀態則以已婚佔比最高,約佔58.5%,家庭年收入則以40~80萬為大宗,約佔34.9%。其中針對育兒教養,約42.6%的男性尚未生育,其次育有1至2位子女為大宗,分別約佔28.4%及24%。另外,透過「李克特氏六點量表」統計,調查發現,男性認為生育所帶來的優點,依序為「親密感連結」、「愉悅滿足和能力感」、「傳宗接代與生命延續」、「促進伴侶關係」,皆與男性願意生小孩成正相關。

另外,調查結果也顯示,「年紀越年輕的男性認為生育所得到好處越低」,進而不願生育小孩。調查中發現,33.25%男性認為是養育子女的負擔以經濟壓力最大宗,其次25.34%認為教養責任為生活壓力的來源,11.31%男性擔心子女未來要面對社會競爭壓力,最後,9.46%男性認為,生育子女會占用自由時間且影響夫妻生活、興趣。調查數據中還可以看出,40歲以下的男性族群認為,若家中有長輩能協助照顧小孩為重要的生育考量因素。總體而言,未婚、年輕族群的男性沒有生養的經驗,容易造成焦慮與擔心;因此,城男舊事心驛站特別招募未婚或已婚的45歲以下男性,在10月初進行為期8週的男性生養焦慮探索團體,藉由團體的討論整理出對男性生養焦慮更深入的發現,規劃在112年推出:「爸爸先修班」、「好孕氣伴侶溝通工作坊」、「爸爸應援團」,從知識面提供男性預先的準備、從人際面提供男性心理的支持,期待陪伴男性在成為父親的道路上不孤單,歡迎不論是設籍或居住在臺北市的男性朋友,若有相關諮詢或服務需求,可與城男聯繫!(城男舊事諮詢專線:02-2715-1970)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