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從臺灣到東南亞:跨越時空的蔬菜種子歸鄉

記者孟憲玉/台北報導

亞蔬 – 世界蔬菜中心 (亞蔬中心) 今日舉行「臺灣-亞洲蔬菜倡議計畫(TAsVI)」成果發表會暨種子返鄉儀式,來自東南亞11國的35位專家與貴賓共同見證這一推動蔬菜生物多樣性保育的重要里程碑。超過3,000份原生蔬菜種子,跨越時空長河,承載著數十年的科學研究與國際合作,終於回到它們的故鄉,為未來農業與人類福祉揭開新篇章。

蔬菜 人類營養與永續農業的基石

蔬菜不僅是人類健康的重要基石,更是全球農業多樣性與韌性的核心。然而,隨著氣候變遷、飲食習慣轉變,以及土地利用的變化,許多具關鍵基因價值的原生品種面臨消失危機。為應對這一挑戰,TAsVI 計畫由臺灣外交部支持,亞蔬中心攜手東南亞及臺灣的農業部門、科研機構與種苗業者,成功打造了國際合作典範。

第一階段計畫成果中,這些返鄉的種子附帶詳盡的科學研究數據,將協助當地科研機構改良品種,增強作物的氣候適應力。除了科學與經濟層面的影響,這些古老品系的回歸,也能喚起當地民眾餐桌上傳統飲食文化的記憶。

跨國合作  回應氣候變遷與農業挑戰

TAsVI 計畫展現了「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所倡導的永續農業理念,展示如何透過多邊合作保存作物多樣性並提升農業生產韌性。今年剛結束的 COP29 更強調投資農糧系統對應對氣候變遷的關鍵性。

▲臺灣-亞洲蔬菜倡議計畫(TAsVI)成果發表會暨種子返鄉儀式,由外交部田中光次長(右一)及亞蔬中心主任沃培睿博士(左一)與東協各國代表(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 手持澆花器注入希望種子。(圖/主辦單位提供)

在成果發表會上,東協各國代表從外交部田中光次長與亞蔬中心主任沃培睿博士手中接過「蔬菜種原寶箱」,象徵這些珍貴原生種子回歸故土。隨後舉行的專題論壇,聚焦於「強化公私部門合作,推動作物種原的保育與永續利用」。論壇邀請了來自臺灣與菲律賓農業部門的高層代表、全球作物多樣性信託基金的專家及企業界領袖,從政策、實踐到商業應用等角度,帶來了跨領域的深入洞見。整場活動既回顧了TAsVI計畫的重要成果,也為未來的跨國合作與農業韌性發展鋪設了新藍圖,展現出多邊合作的無限可能。

明日,活動將移師亞蔬中心總部,國際專家將進一步制定「東南亞蔬菜生物多樣性保育計畫」,為區域合作提供具體行動藍圖,惠及更多國家和地區。

種子返鄉  從科學到希望的傳遞

「這些種子的歸鄉不僅是生物遺傳資源的回歸,更是一種知識與希望的傳遞。」亞蔬中心主任沃培睿博士表示,「透過與各國的合作,我們見證了過去的努力如何為未來農業創造價值。」這些種子將進一步深化區域內的合作,連結國家種原庫、政府機構、學術單位與農民組織,為農業永續發展注入新動力。

▲東協各國代表(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從外交部田中光次長(右一)與亞蔬中心主任沃培睿博士(左一)手中接過「蔬菜種原寶箱」。(圖/主辦單位提供)

隨著TAsVI第一階段的成功結束,這僅僅是新的開始。相信未來透過更深入的合作與創新,這些跨越時空的種子將為全球農業系統帶來持久的改變,也將激勵更多國際間的合作,攜手迎接全球糧食與環境挑戰。

此發表會屬於「臺灣-亞洲蔬菜倡議計畫(TAsVI)」一部分,由臺灣外交部資助(2022-2024),由世界蔬菜中心執行,並與以下夥伴合作:臺灣農業試驗所國家植物種質資源中心;馬來西亞農業研究與發展研究所(MARDI)園藝研究中心;菲律賓洛斯巴尼奧斯大學(UPLB)植物育種研究所及植物產業局(BPI);泰國農業部園藝研究所國家種質庫及卡塞薩特大學熱帶蔬菜研究中心(TVRC);越南水果與蔬菜研究所(FAVRI)及越南農業科學院(VAAS)植物資源中心(PRC)。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