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腳痛醫頭 大限將至難止血

聯合報 / 本報記者吳姿賢林政忠

蔡英文總統信誓旦旦要改革農地工廠,但地方政府和民代紛紛請命,三一九大限將至。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經濟和環保猶如天平的兩端,鈔票、選票相互拉鋸,今年大選年更顯得左右為難。蔡英文總統信誓旦旦要大刀闊斧改革農地工廠,但地方政府和民代紛紛請命,三一九大限將至,蔡政府這一刀究竟是砍向違法業者,還是砍到民進黨引以為傲的土地正義?

農地違章工廠二○一○年已經展延過一次,約七千家工廠做臨時登記,十年過去,政府輔導不到百家;經濟部修正「工廠管理輔導法」,政府第二次為農地違章工廠修法,凡是二○一六年五月廿日以前既存的農地違章工廠,都有機會就地合法,環團抨擊從「開後門變成開大門」,修法上路兩年來亂象有增無減,每年違章工廠家數逆勢成長,連超商也入侵農地。

業者陳情表示,經濟部工廠管理輔導法輔導合法固然立意良善,但農委會畫設「農產業群聚區」和高門檻申設條件,卻讓業者走投無路,連民進黨立委林岱樺都砲打農委會,質疑荒謬的行政作為可能牴觸母法,甚至考慮聲請釋憲高雄市經發局也主張,政府應統一解釋處理全國性問題,將燙手山芋丟回中央。

全國違章工廠占據上萬公頃農地,蔡總統二○一六年上任前宣示,新增建農地違章工廠即報即拆,工輔法列為優先法案,但蔡政府遲至二○一九年才修法通過,還讓落日大限再延廿年、低汙染工廠就地合法,環團質疑背棄當初對環境的承諾。

經濟部去年底聲稱對一百五十家違章工廠斷水電,但拆除案例少之又少。現行的工輔法已是寬鬆至極,經濟部去年在業者陳情下曾公告解釋,位於農產業群聚地區邊緣土地的農地工廠可申請納管,可說破例放寬過一次;今年三一九大限之前,行政院竟又研議跨部會協調農產業群聚工廠納管,連地方首長也跳出來支持,儼然將法治及環境正義視為無物。

全台農產業群聚區僅畫設廿三點四萬公頃,被列為需要保存的優良農地已是退無可退;缺乏整體的國土規畫概念,宛如腳痛醫頭,若蔡政府再度讓步,土地正義將形同空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