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子溪渡槽改建完工 嘉南農田水利工程再升級

記者蔡佳坊/嘉義報導

朴子溪渡槽是嘉南大圳北幹線的重要輸水設施,歷經95年因設備老舊,農業部農田水利署遂推動改建工程,花費近4億元、歷時2年順利完工。該工程標誌著嘉南地區水利基礎設施的重要升級,今(2)日舉行「朴子溪渡槽改建工程」竣工典禮,嘉義縣長翁章梁、多位地方人士及農民代表皆到場見證。

朴子溪渡槽輸送嘉義縣東石、六腳、新港、民雄及溪口鄉近8,502公頃良田共17,593戶農家的灌溉用水。舊渡槽面臨極端氣候河水沖刷,已有嚴重基礎裸露,另外梁底高度不足,且鄰近梅山斷層,綜合考量耐洪、抗震、穩定供水、地層下陷等因素,原有渡槽的安全性與耐用性逐漸面臨挑戰,因此農業部啟動第三代朴子溪渡槽改建工程,確保農業灌溉穩定,提升整體水資源調度韌性,並強化朴子溪的防洪能力,降低淹水風險,進一步提升農作物產值。

農田水利署署長蔡昇甫指出,新渡槽增加通水斷面,可抵抗大洪水,同時預留下陷餘裕並設計千斤頂頂升機制,以預防未來地層下陷可能造成的影響,主體結構及材料選用均符合百年耐久性設計標準,可抵抗6強以上地震,另外其輸水能力提升20%,可穩定供應嘉義五鄉鎮農業用水。

▲標誌著嘉南地區水利基礎設施重要升級的「朴子溪渡槽改建工程」,舉行隆重的竣工典禮。(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新渡槽除了輸送灌溉水,同時結合地方需求,設置景觀休憩平台與自行車專用道,融入嘉南平原的田園風光,吸引遊客,促進地方觀光發展,成為兼具功能與美學的典範工程。

農業部政務次長胡忠一表示,這次改建工程不僅確保農田水利系統穩定運作,更展現政府對水資源管理的前瞻規劃與高效執行。嘉南大圳的輸水系統肩負農業、民生及工業用水的重要責任,他也期望未來水圳綠道自行車道可提升地方觀光,進而帶動國際交流。

翁章梁表示,縣府將持續與農民合作,建構更完善的水利基礎設施,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確保農業穩定發展。他強調,未來台積電工業用水以再生水為主,與農田水利署灌溉用水無關。

嘉南大圳是日治時期迄今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由臺灣總督府水利工程技師八田與一規劃興建,1930年正式完工啟用。嘉南大圳水源引用自烏山頭水庫,其灌溉範圍縱跨現今的雲林縣、嘉義縣及臺南市,面積達15萬公頃,有了當年這個偉大水利工程,使得嘉南平原成為臺灣最重要的穀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