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余政哲 / 綜合報導
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正式啟動「《看見.齊柏林基金會》環境教育暨空拍計畫經費募集」,這不僅是一次群眾集資行動,更是一場與社會的對話,期待匯聚更多人的關注與參與,讓這份使命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再從一代人傳承到下一代,透過四大計畫(環境教育、數位典藏、齊柏林空間、空拍計畫)持續看見並守護台灣之美。
▲透過多元教育計畫,深入校園、培養學童環境意識(圖/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提供)
「唯有從雲的高度,才會看到這塊土地的美麗與哀愁。」齊柏林導演以《看見台灣》喚醒社會的環境意識,他的視野與精神,至今仍深深影響著無數人。2018 年以來,基金會秉持著「永續、扎根、傳承、志業」的核心宗旨,積極推動環境影像紀錄與教育計畫,將此精神轉化為守護台灣的實際行動。七年以來,「看見.齊柏林基金會」從零開始,憑藉對環境的信念與熱情,在有限的人力與資源下,推動一系列關鍵計畫,像是透過數位典藏計畫,整理並保存齊柏林導演超過 25 年的影像資料,並藉由「齊柏林空間」推廣環境教育,啟發全民環境意識。此外,2022 年設立的「齊柏林環境紀錄獎」、2024年「齊柏林飛閱台灣攝影獎」,則鼓勵新一代影像工作者投入環境紀錄,讓環境關懷得以延續。
▲齊柏林導演 25 年的影像珍藏經系統整理與數位化,延續環境紀錄價值。(圖/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提供)
環境保護是一條漫漫長路,因全家便利商店及大眾的長期支持,基金會得以持續推動環境教育,2024 年更榮獲「第九屆國家環境教育獎」及「第八屆堉璘台灣奉獻獎-公益新秀獎」等獎項肯定。如今,基金會希望凝聚更廣大的社會力量,擴大七年來的成果,發起「環境教育暨空拍計畫經費募集」,讓環境教育、數位典藏、齊柏林空間、空拍行動等四大計畫能夠走的更長、更遠。基金會長期深耕環境教育計畫,透過「齊柏林空間」環境教育基地營、深入全台校園的「環境台灣」教育推廣、「齊柏林種子學苑」環境影像創作營,及校園公益放映《看見台灣》,影響超過8萬名學童,培養下一代環境意識。基金會期盼透過影像的力量,讓學童深入認識台灣環境現況,成為守護家園的行動者。
▲「齊柏林空間」讓更多人看見台灣之美與環境挑戰。(圖/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提供)
基金會積極推動「數位典藏計畫」,將齊柏林導演過去25年、近60萬張影像與數千小時影像素材進行系統性整理與保存,確保這些珍貴影像得以永續流傳。同時,更重建了全台唯一的空中影像資料庫「iTaiwan8」,向全世界開放授權使用,為學術研究、媒體報導、環境倡議提供堅實的基礎。在 8,052 位共建人的響應下「齊柏林空間」順利落成,秉持「影像不應只是被收藏,而是應該持續被看見,進而轉化為改變的力量」的理念,「齊柏林空間」承載著影像保存與環境教育的雙重使命,每年推出一檔主題特展,至今已累積五檔展覽,累積超過十萬人次參觀,成功讓更多人透過影像認識台灣土地的變化與挑戰,重新為台灣之美而感動。
七年來基金會不曾放棄利用無人機與直升機進行空中拍攝,但礙於經費,每年拍攝次數極其有限,遠遠不及地景變遷之快。空拍計畫不僅是延續「看見」精神,更是為台灣空拍地景留下重要時刻,同時培養新一代空拍人才,讓世代接力不間斷。
參與《看見.齊柏林基金會》環境教育暨空拍計畫經費募集,詳情請洽:https://wabay.tw/ref/zbu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