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其邁於IPCC國際論壇:淨零2050是這一代的「必考題」

記者翁一如/綜合報導

氣候變遷不再遙遠,高雄港都面對格陵蘭冰融後海平面上升風險,科學家揭露台灣正超越全球平均升幅。

(16)日於高雄萬豪舉行的IPCC國際論壇中,高雄市市長陳其邁發表專題致詞,指出極端氣候已成為台灣的新常態,呼籲社會各界果斷行動,直言「淨零2050不是選擇題,而是這一代的必考題」。

▲高雄市長陳其邁、解凍格陵蘭團長歐萊德創辦人葛望平董事長、日月光代表李政傑論壇中致詞。(圖/歐萊德提供)

陳其邁指出,格陵蘭冰層的加速消融,雖然發生在地球的另一端,與高雄相距逾九千公里,卻與高雄過去三年歷經乾旱與強颱的極端氣候挑戰有高度共鳴。他強調:「當冰層不再,我們是否還認得自己的家園?當失去這塊冰,我們是否還是我們?」

為此,高雄市政府已明確訂定碳排放路徑,承諾2030年減碳30%、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並設立全台首座由地方政府成立的「淨零學院」,致力培養永續轉型關鍵人才。陳其邁也肯定日月光作為在地企業的淨零標竿,鼓勵更多企業加入行動行列。他強調,論壇播放的格陵蘭紀錄影片不是為了再度爭辯氣候變遷是否存在,「因為國際科學界早已有明確定論。」而是要喚起共識與責任,推動實質轉型。

「我們在唸書的時候,會跳過不考的章節,但必考題一定會唸——淨零2050就是我們這一代的必考題,現在就是行動的時候。」陳其邁如是說。

歐萊德創辦人葛望平亦於論壇中分享親身經歷。他指出,2021年北極格陵蘭冰蓋首度降下雨水,這不是抽象數據,而是氣候危機的真實訊號。他親赴冰原拍攝紀錄片《解凍格陵蘭》,目睹冰川以驚人速度崩解。他表示:「格陵蘭若完全融化,全球海平面將上升7.4公尺,對高雄這樣的港都城市而言,是迫切挑戰。」

他肯定高雄市在永續發展上的實質行動,並提出三項建議:加強氣候韌性基礎建設、推動碳權交易制度以協助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循環經濟園區為國際級創新中心。他強調:「永續不只是責任,更是產業競爭力。」並期許高雄持續引領台灣成為淨零示範城市。

日月光高雄廠副總經理李政傑也於現場表示:「我們的楠梓產業科學園區,擁有全世界密度最高的綠建築與綠色工廠,2030年我們承諾減碳48.8%,2040年提前達到淨零。這條路不只是為了北極熊,更是為了我們自己與下一代。」

他補充,日月光攜手供應鏈夥伴一同推動轉型,導入內部減碳培訓並與SBTi國際科學減碳目標接軌,讓永續理念成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

IPCC冰川科學家Dr. William Colgan預計在論壇中分享最新氣候模型與觀測結果。他指出,根據全球衛星掃描與地面監測資料,台灣沿海地區海平面上升速度已高於全球平均,其中高雄與台北在本世紀末前可能面臨高達兩公尺的上升幅度。他提醒:「本世紀末的孩子,其實已經出生,這是一個必須立即面對的未來。」

威廉博士也預告,未來全球港灣型城市將面臨「百年洪水變五年洪水」的新常態,城市設計與防災工程面臨巨大挑戰。他肯定陳其邁對氣候議題的前瞻作為,表示「這些具體政策與實踐,將成為其他國家的重要借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