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幼童肌力顯著低於荷蘭 弘光科大幼保系團隊提解方

記者李喬智/台中報導

弘光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大四學生進行學前幼兒功能性肌⼒表現研究,發現台灣5至6歲幼童的八項功能性肌肉力量上的表現,顯著低於荷蘭同齡幼兒。幼保系助理教授許紋華分析,這和台灣家長太寵寶貝幼童,上學幫忙背書包、提餐袋,在家不讓他們學習做家事有關,除夕大掃除正是帶領小朋友提升肌力的最好時機。

幼保系助理教授許紋華與物理治療系副教授黃維彬,共同指導幼保系大四學生呂瑜軒、林佳霓、劉懿恩、龔詩晴、賴汶翎研究的專題「學前幼兒功能性肌⼒表現:以中部三所幼兒園為例」,獲得這學期全校多元專題製作計畫競賽簡報組跨域專題第一名。


▲弘光科大幼保系助理教授許紋華(左)指導幼保系大四學生研究「學前幼兒功能性肌⼒表現:以中部三所幼兒園為例」專題。(圖/弘光科大提供)

這組學生指出,國內幼兒園推動每天應有30分鐘進⾏出汗性⼤肌⾁活動,但卻較少有研究調查其肌⼒表現的成效。由於國內尚未建⽴幼兒肌⼒表現的常模,在兩位指導老師的建議下,使用發展相當成熟的荷蘭功能性肌⾁⼒量常模,到中部三所幼兒園,為105名幼童進行功能性肌⼒測量,希望建⽴功能性肌⾁⼒量標準化測量步驟,提供幼兒園教師運⽤。

功能性肌⼒測量八大項目為:上⼿投擲、下⼿投擲、胸前投擲、⽴定跳遠、坐站30 秒次數、舉放箱⼦、橫向上下、樓梯測試。學生們分享說,在幼兒園老師協助下,為幼童測量最困難的是舉放箱⼦、橫向上下這兩個項目,舉放箱⼦測量時,幼童要把裝有3公斤重沙袋箱子,舉放到⽊箱頂部,多數小朋友顯得比較吃力;橫向上下測量時,幼童要在樓梯與地⾯重複來回上下,並在30秒內完成,並計算次數,因幼童常出現動作不正確,需要進行重複測量。

學生呂瑜軒、賴汶翎表示,將台灣中部105名幼童⼋⼤測量項⽬測量結果與荷蘭常模⽐較,發現台灣5歲幼兒在所有八項功能性肌肉力量上的表現,顯著低於荷蘭同齡幼兒,差距最⼤的是胸前投擲和舉放箱⼦。到了6歲,台灣幼兒在下手投擲和⽴定跳遠上略優於荷蘭,但在其他指標仍明顯落後,如上⼿投擲、胸前投擲,分別只有荷蘭的62.42%和78.50%。整體⽽⾔,台灣幼兒在功能性肌肉力量上的表現普遍低於荷蘭,尤其在肌耐⼒和全⾝協調能⼒⽅⾯存在明顯差距,值得進⼀步研究探討如何改善。

許紋華分析認為,台灣幼童胸前投擲、舉放箱⼦、上⼿投擲肌力低於荷蘭同齡幼童,和台灣家長較少讓幼童做家事、提東西或重物有闗,改善肌力可以從在家訓練孩子做家事開始,像洗衣服提洗衣籃、拖地提水桶都可以提升肌力,過年前要大掃除,是開始訓練的最好時機。另外,像上學時,阿公、阿嬤或父母總是幫忙背書包、提餐袋,應該讓幼童自己背、自己提,訓練幼童肌力要從日常生活做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